邵珠庆の日记 生命只有一次,你可以用它来做很多伟大的事情–Make the world a little better and easier


317月/13

股份与期权的分配示例

发布在 邵珠庆

俺们创业者都是贱骨头,不去寻求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却偏偏要去冲浪、去拼命。创业图的是什么? 是公司里的“股权”!!!

弟兄们教你一个字:Captable,这是一个恐怕在字典里都找不到的单词,却在创投和创业当中,无所不在、无时不用,什么意思呢? 即创业公司里的“股份拼骨图”。公司成长需要不断引入资金,每次拿了投资人的钱就要给人家股份,所以“股份比例”会随着公司不断的融资和扩大而变化。

让我们来一起来玩一盘Captable的游戏…做一道“应用题”:以创业为起点、上市为终点,把一个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股份变化都汇总起来,看看这“股份拼骨图” 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假设1:一个创业公司从一个idea到上市要进行三次融资:

   A轮:证实模式;

   B轮:发展、复制模式;

   C轮:形成规模,成为行业龙头,达到上市要求。

假设2:公司发展需要不断有精兵强将加入,公司要不断拿出股份给团队成员。

假设3:每一轮VC的资本进来,公司大约要稀释25-40%。

假设4:公司业绩发展好,每一轮融资的估值都是在前一轮价格的基础上往上翻番,这叫溢价,VC的术语叫作Up round;但是创业公司免不了风风雨雨出现坎坷,有时候公司的钱烧光了,业绩还没有起来,急需有人投资,这样的公司在谈判桌上没有份量,对方愿意投资,但是估值很低,甚至低于前一轮的价格,创业者别无选择,也只好认了打折价让新的投资人进来,这种情况叫Down round,有点“贱卖”的意思。

好,让我们来看看黄马克公司的“股份拼骨图”吧:

创业公司开张时应该发多少股票?这是很多创业者在成立公司时碰到的第一个现实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建议初创团队先发约10,000,000股。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三次融资以及团队的期权,到上市的时候,公司的总股数会达到100,000,000到150,000,000之间,如果上市时每股定价为8-10元,这家公司的市值会有 8-10个亿,只要估值超过发行价,马上直逼成为人人眼红的Billion dollar公司。

把股数定一千万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将来给员工发期权的时候,拿出0.5%来,对一家总股数是10,000,000的公司来说就是50,000股,而对一家总股份为100,000的公司,仅仅是500股,哪一个更加吸引人?! 记住,将来给员工股份,别给百分比,给股数!

原始股东结构

股东名单 股权类型 股份 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 普通股 5,000,000 50%

刘比尔/CTO 普通股 3,000,000 30%

周赖利/COO 普通股 2,000,000 20%

----------------------------------------------------

合计: 10,000,000 100%

黄马克的公司凭其优秀的团队和独特的Idea,获得了VC的青睐。A轮融资是以Pre money 350万美金的价格融到了250万美金,Post money即600万美金,A轮投资人要求原有股东同意发15%期权给管理团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在A轮投资完成前实施。黄马克搞到了VC的一笔大钱,团队还占将近60%的公司股份,运气真不错。

A轮投资前,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执行后的股权结构

股东名单 股权类型 股份 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 普通股 5,000,000 42.50%

刘比尔/CTO 普通股 3,000,000 25.50%

周赖利/COO 普通股 2,000,000 17.00%

员工持股 普通股 1,764,706 15.00%

-----------------------------------------------------------

合计: 11,764,706 100.00%

一般来说,VC会要求员工持股计划在VC投资进来之前执行,这样VC就可以减少稀释。不过不能认为这是A轮VC自私,要知道B轮VC到时候也会要求在他们进来之前再执行一次员工持股计划,这时A轮VC和创始股东将一起稀释。

员工的期权比例应该留多少? 这个问题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一般来说是5-15%。创业公司的原始股是很珍贵的,尽管它在很多人眼里并没有什么价值。

A轮投资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执行后)的股权结构

股东名单 股权类型 股份 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 普通股 5,000,000 27.63%

刘比尔/CTO 普通股 3,000,000 16.58%

周赖利/COO 普通股 2,000,000 11.05%

员工持股 普通股 1,764,706 8.75%

A轮投资人(领投方) 优先股 5,042,017 25.00%

A轮投资人(跟投方) 优先股 3,361,345 16.67%

-----------------------------------------------------------

合计: 20,168,067 10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A轮融资有一个领头VC(Lead investor)和一个跟投VC。顾名思义,领投VC负责整个项目的谈判、尽职调查、法律文件……跟投VC跟从领投VC放点儿钱,不过有时候拖个跟投VC一起进来是有战略考虑的一步棋子,余言后述。

即使有几个投资人同时参与这轮过融资,有人是领投、有人是跟投,但是他们被视作一个整体,他们签署同一份法律文件,享有同样的利益和义务。

……

唉,创业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不定性”,尤其是“证实模式”。瞧,虽然搞到了钱,但是黄马克的公司在A轮进来之后出现了管理和业务进展上的瓶颈,产品测试屡屡出错,没有按时投放市场,收入也没有按预期进来,不久,A轮融资的钱已经烧光,而B轮投资谈判一拖再拖,B轮VC坚持B轮的Pre money为500万美金(低于A轮的Post money),B轮VC投入300万美金,Post money为800万美金,B轮投资人还要求给未来团队留10%的期权,而A轮VC投资条款约定在B轮融资时如果股价低于A轮的Post money,A轮VC不稀释(!!)……兵临城下,公司危在旦夕,黄马克和他的团队不得不拍板同意B轮VC的条件。

B轮投资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执行后)的股权结构

股东名单 股权类型 股份 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 普通股 3,991,597 7.07%

刘比尔/CTO 普通股 2,394,958 4.24%

周赖利/COO 普通股 1,596,639 2.83%

员工持股 普通股 3,781,513 6.70%

A轮投资人 优先股(次级) 14,117,647 25.00%

A轮投资人 优先股(次级) 9,411,765 16.67%

B轮投资人 优先股 21,176,471 37.5%

-------------------------------------------------------

合计: 56,470,588 100.00%

谢天谢地,公司还算命大,B轮VC的钱终于在A轮的钱烧光的那一天进来了,公司香火不断!

请注意,A轮投资人的优先股现在被注明是“次级”。这是行规,最后进来的VC的优先级别是最高的,上一轮VC是“次级”优先,再上一轮的是“次次级”。这些优先的级别在发生利益的时候就会生效,比如万一公司要清盘,破盆破罐破家当变卖回来的钱,最优先的VC先拿,有多的话,次级优先的VC拿,还有多,次次级VC拿,最后剩下的,才是创业者的;

还有一点:上表中A轮投资人的股份数比A轮时增加了很多,那是因为A轮有“反稀释”条款,为了维持B轮的“股份拼骨图”的百分比,必须要么让创业者拿出一部分自己的股份给A轮VC,或者让A轮VC以0成本再获得一部分股份,这里选用的是A轮VC以0成本增获股份的方法……想想心酸,创业者冲锋陷阵打江山,分利益时是最后一个,第一个支持创业者的早期VC,同样,分利的优先级别很低,相反的,IPO之前杀将进来的VC,反而优先级别最高,坐等摘桃子吃,唉,兴许就是这个原因,很少有人愿意来支持早期的创业团队,大家都想搭乘你的IPO过山车,但愿这些优先的级别,不会造就出一帮帮的阶级敌人哇!

B轮融资完成之后,黄马克和他的团队吸取前车之鉴,调整策略,专注再专注,新进来的钱一分不乱花,该出手时才出手,全都用在了刀口上,结果一炮打响! 这时候VC们一个个终于都看清了机会,人人都愿意掏钱出来支持黄马克把公司迅速做大,于是公司的董事会决定融C轮,这轮融资以后公司差不多就得准备上市了。C轮融资谈判特顺利,估值也很高,6个X,即B轮Post money的6倍,以4800万元的Pre money(800 x 6 = 4800)融了3000万元美金。当然,C轮的投资人也提出要增强核心的上市团队,比如引进了CFO、销售副总裁… 期权池又增加了5%。

C轮投资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执行后)的股权结构

股东名单 股权类型 股份 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 普通股 3,991,597 4.13%

刘比尔/CTO 普通股 2,394,958 2.48%

周赖利/COO 普通股 1,596,639 1.65%

员工持股 普通股 6,753,649 6.99%

A轮投资人 优先股(次级) 14,117,647 14.62%

A轮投资人 优先股(次级) 9,411,765 9.74%

B轮投资人 优先股 21,176,471 21.92%

C轮投资人 优先股 37,151,703 38.46%

---------------------------------------------------------

合计: 96,594,427 100.00%

经受过考验的优秀团队、明确的目标、外加充足的资本,黄马克公司如虎添翼,IPO上市计划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中,选定了上市的地点、承销商,确定了路演的行程和策略,嘿嘿,蒸蒸日上的公司就是令人心旷神怡,更何况,上市之后公司里还要冒出一大串百万富翁($)……咱这就来给他们算算身价,瞅瞅他们未来的皮夹有多厚,假设这家公司拿出了20%的股份去上市,每股价格8美元:

IPO时的股权结构

股东名单 股权类型 股份 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 普通股 3,991,597 3.31%

刘比尔/CTO 普通股 2,394,958 1.98%

周赖利/COO 普通股 1,596,639 1.32%

员工持股 普通股 6,753,649 5.59%

A轮投资人 普通股 14,117,647 11.69%

A轮投资人 普通股 9,411,765 7.79%

B轮投资人 普通股 21,176,471 17.54%

C轮投资人 普通股 37,151,703 30.77%

上市新发行股 普通股 24,148,607 20.00%

---------------------------------------------------

合计: 120,743,034 100.00%

注意到没有,上市了,公司的股票优先级取消了,大家统统变成了“普通股”,因为公司上市了,创业时期的那些风险防范就没有必要了,VC们想的是尽快套现,把身上穿旧的衣服脱下来,扔给二级市场上让股民们去抢着穿去吧。

看到了吧,创业真好,黄马克、刘比尔、周赖利身价都上千万美金了,这辈子全搞定了,吃喝是永远不用愁了! 不过黄马克的团队要是在B轮的时候不栽跟斗,不被A轮、B轮VC活活啃掉好几根肋骨,他们现在的身价可能要翻番了……不管怎样,黄马克还是好样儿的,创业的弟兄们好好向他学习吧!

几点补充说明:

1. 早期创业公司的企业价值是很难估计的,VC们也无非根据持股比例和投入资金倒算出来几个数字而已,并不意味公司真正“值”多少钱。但是,早期公司的股份是很宝贵的,创业者要珍惜。

2. 创业公司的成长,反映在股价的升值。升值越快,融资时稀释就越少。当然,公司能很好地精打细算省钱,融资次数越少,稀释也越小。举个例子,创业初期花掉3万块钱,等于差不多1%的公司股份,到了C轮以后,3万块钱连0.000005%都不到。所以,千万不要烧钱,能不找VC,最好别去找,创业者骨头要硬!

3. 以上IPO的估值是简单化了的,没有考虑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规模。

4. 创业公司的股权在上市前是不流通的,估值也讲不清楚,没有一个市场价格,给员工股份时如果用百分比,谁都说不清这25%、15%、1%. 0.1%......到底值多少钱。给他们股数吧,不管给了500股、5000股、50000股,你可以建议人家思考:等公司上市的时候股价如果是10元,简单一算就知道这些股份那时候大概会值多少钱。

5. 前文提到“拖个跟投VC进来是有战略考虑的一步棋子”,解释一下:

早期的VC投资和创业一样,切忌香火断了,只要公司能活着,就有希望存在。所以早期VC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能把下一轮的VC引入公司。

也许你以为当你把A轮VC的钱烧光了,可以让A轮VC再砸点儿进来吧? 不行,这回A轮VC再掏钱可没那么简单,VC是不能随便因为你钱用光了,再给你一笔花去吧,那是违规的! 具体地说,如果A轮是我投的,这轮的估值就是我认定的,那么B轮我就不能自己定价然后自己又放一笔钱进去。我必须找到第三方的新的领投投资人来认价,在B轮中我不能领投但可以跟投。这是VC行业的规矩,不然的话,我可以A轮定价500万,B轮翻十倍变成5000万,C轮再来十倍成5个亿......这是“内部交易”,不代表这家公司的“市场价格”。所以,VC投资的每一轮融资,都必须由新的第三方VC来认价。

一是因为要“香火不断”,二是因为未来融资的“定价权”,所以我要在A轮的时候埋下伏笔,邀请一个VC跟着投一点儿钱,买张票跟我一起看你演戏,要是你演得不错,下场戏的票价说不定这位VC愿意来定,而我可以轻轻松松地跟投,接着看你继续表演。

为清晰展示每一轮股份/期权的脉络,特制Excel表格如下:

317月/13

7位创始人现身说法:如何击败你的竞争对手

发布在 邵珠庆

Mocavo的柯利弗·肖( Cliff Shaw)

来自Mocavo的柯利弗·肖( Cliff Shaw),总是以把竞争对手击倒在尘土中为目标。

柯利弗·肖( Cliff Shaw)已经创建并出售了三家族谱空间公司,它们曾经面临过的强劲对手正是他在2011年创办Mocavo时需要再度面对的。Mocavo的总部设在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这家他最新的合资公司自诩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族谱搜索引擎”。但是,要达到那种程度,肖需要先制定出足以和Ancestry.com——这个网站拥有200万注册者和110亿条历史记录,因而成为了该行业领域的无冕之王——进行抗衡的商业模式和定价方案。

一家起步公司该做什么呢?为了把他的公司同Ancestry的订阅付费模式和内容供应区分开来,肖决定让Mocavo的用户提交内容,然后由Mocavo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我们最开始的做法就好像族谱‘谷歌’一样。”肖说,“而我们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属于想要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的人的用户社区。”

Mocavo用户发布的内容包括了报刊文章、旧遗嘱、结婚证书甚至还有家用圣经①。去年十二月,该公司推出了一项订阅服务,Mocavo Plus,相当于其搜索引擎的增强版。为了巩固Mocavo在族谱市场上的份额,肖设计了一项并不与Ancestry.com直接竞争,而是提供配套服务的业务。“说实话,我们并不总是想到他们。”他是这么说的,“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当然,要应对竞争对手,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有些初创公司的合作伙伴就是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比如来自从加利福尼亚州到新泽西州的葡萄园就曾经跟葡萄酒之路组织合作过。而另一些人选择了短兵相接直面竞争。另外一些则几乎完全无视了他们的竞争对手,还有一些通过跟一个既定的、不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合作来提升自我竞争力。以下是用于在竞争格局中击败对手开拓事业的五种策略,你可以考虑采用。

手腕灵活

在葡萄酒产区,一种常见现象是,葡萄酒商们会对比不同的修剪方法和大棚管理对植物数据的影响,为了让葡萄枝长得更好共同努力。

“我觉得葡萄酒产业实在是非常独特的产业,同一个地区里的葡萄酒厂越多,好处越大。”五年前创办了位于新泽西州的本尼达斯葡萄园(Beneduce Vineyards)的酿酒商迈克尔·本尼达斯·Jr(Michael Beneduce Jr.)如是说,“最根本的就在于要能够跟彼此合作,因为这样才能提升整个地区的产品质量。”

本尼达斯刚刚从为期两周的前往澳大利亚酒厂参观的行程中回来,那里的气候和土壤足以和新泽西州西北部一较高下。他所到之处,澳大利亚的酿酒商们都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葡萄园,回答他的提问。“我们并不把我们的竞争对手看做竞争对手,”本尼达斯说,“我们把他们看成合作者。”

大胆出击

扎克·希由(Zach Schau)知道自行车市场已经被全球性品牌比如崔克(Trek)、比安奇(Bianchi)还有富士(Fuji)之类的占据了主导,拥挤到没有进入市场的空间。但是没关系:在2010年,希由还有他的弟弟约旦(Jordan)和两位朋友在洛杉矶创办了Pure Fix Cycles,一家内容丰富多彩的固定齿轮自行车品牌。

最开始希由打算把Pure Fix往电子商务公司的方向发展。但他很快把目光投向了运动木屋(Sport Chalet)——这家有54年历史的从犹他州到加利福尼亚州有超过50间店面的体育用品连锁店。

一个初创公司如何在实体店领域同传统零售巨头竞争?很多的琐碎努力、一些胆大妄为的创新,还有,没错,一点点的幸运。就好像这次希由和一位来自运动木屋的买家在洛杉矶贸易展上的闲聊。这位买家向希由介绍了一位对陈列出来的Fure Fix自行车产生了喜爱之情的“同事”。而那位同事竟然就是CEO克瑞格·里瓦(Craig Levra);于是不久之后运动木屋就开始从Pure Fix那里进货了。

但是希由不会止步于此。Pure Fix自行车的可选颜色不断推陈出新,现在已经有了超过15种的颜色组合。这个公司还生产了一种夜光自行车和一种适用于未成年人的小型号自行车。他们的自行车定价销售,价格从325美元到399美元不等。

希由向那些努力从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初创公司提出建议:“要有信心,勇于承担风险,因为如果你不努力前进,其它人也会,那么总有一天某个对手会把你击垮。”

Fight Back

对亚利桑那州的珠宝制造商萨拉·埃利奥特(Sarah Elliott)来说,创新就是应对在她的市场领域里层出不穷的山寨跟风产品的关键利器。埃利奥特一直努力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靠着用她的那些标准性的材料——那些宝石、淡水珍珠、铜、黄铜、纯银还有镍银——制作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创新设计的作品取得优势,用这个杀手锏在一次又一次的竞争中屹立不倒。

“我把它们看作一种恭维。”埃利奥特是这么评价仿冒品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会拿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采取独树一帜的方式来制作首饰——这就是我的对抗方式。”

初创公司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打击仿冒品,新泽西州一位专职从事知识产权法的辩护律师哈里斯·A·沃林(Harris A. Wolin)如是表示。他们可以向侵权的竞争对手发出“停止和终止令”(cease-and-desist order)②。如果初创公司在某个产品上拥有专利权,这个产品又在海外被仿冒,这个初创公司可以向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申请排除令,从而授权美国海关在边境直接扣押侵权仿冒品。

除了法律途径的补救办法,初创公司还可以开展创意营销活动,突出产品的独有特征。当沃林的一个客户发现自己面临海外仿冒品的威胁的时候,他宣传自己的产品是美国制造,并进一步通过服务和保修把自己的产品同山寨货区别开来。“这是被仿冒之后的另一种补救措施”,沃林表示,“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别人从你开拓出来的业务中偷取利益。”

视线向内

直言不讳的硅谷高新科技企业家、作家、博主、商学院教授以及精益创业运动(Lean Startup movement)的早期冠军,史蒂夫·布兰克(Steve Blank)表示,企业家唯一需要关注的对手就是镜子里照出来的那个。

“如果你整天只担心竞争对手,你已经可以去歇业了。”布兰克如是说,“能够在最初的18个月把初创公司弄到歇业的只能是管理人自己。竞争对手们真的做不了什么。”

虽然如此,布兰克并不是要建议企业家们完全无视他们的竞争对手,他只是要强调,你不应该让他们对你的运营方式产生重大干扰,但是你还是应该对他们的行动保持关注。“我喜欢观察竞争对手,”,他说,“因为他们通常会有比我自己的想法更好的点子。”

企业家安德鲁·阿里森(Andrew Allison)认为布兰克的著作《通往洞察的四个步骤:获胜产品的成功策略(The 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 Successful Strategies for Products That Win )》对他和他的商业合作伙伴马特·斯图尔特(Matt Stuart)来说“简直是商业圣经”——他和斯图尔特创立了一家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社会媒体管理事务所,名叫主道中心(Main Street Hub)。“如果商家任由他们的竞争对手来决定他们要如何看待他们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这就完全是个错误。”阿里森表示,“创业是全天候全年无休的工作。你用来纠结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到底在做什么的每一分钟,都是被你浪费了而没能用来沟通你的客户或者研究你的数据,思考下一步该对你的产品做点什么的一分钟。”

搭顺风车

有时候初创公司需要防备那些尚未露面的竞争对手。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大雁创新(Anser Innovatio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以及CEO丽莎·莱文(Lisa Lavin)很确定她的公司的新产品,一种可以实现人们和他们的宠物的远程互动的可视电话属于业内首创。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养宠物的人甚至可以通过远程操控被称为PetChatz的装置来给他们的宠物喂食。

但是,尽管视线范围内并没有出现直接的竞争对手,莱文还是想要用一个大胆的方式打入市场,并且压住未来的那些竞争对手。为了做到这一点,她需要一个能够让PetChatz装置在产业总值530亿美金的美国宠物产业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商业计划。“作为一个小型公司,我们的业务范围是有限的。”莱文说,“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以此切入市场。”

所以大雁公司和另一家明尼苏达州的公司成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家公司叫做塔菲的宠物食品(Tuffy's Pet Foods),成立于1964年。塔菲研发了一种只能和PetChatz配套的专用设计,而大雁则借用了塔菲的品牌名声和分销渠道。

“即使我们现在没有开始竞争,我们将来也会面临竞争冲突——我可以向你担保。”莱文表示,“尽管我们的产品享有专利,但我知道还是有人试图侵犯我们的专利,进入市场。同塔菲的合作关系能够加重我们的分量,提升我们的发展速度,并供应使我们获得成功的各种资源。”

谨慎发言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广告中的各种声明必须真实,不能出现欺诈或者不公,必须有理有据。对于一些专门化的产品和服务,另有适用的附加规定条款。”

如果你正在策划一项让你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广告运动,你必须明智点,听听官方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在消费保护商务中心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办事处的网页上找到。

纽约的一位来自Olshan Frome Wolosky公司的广告律师安德鲁·拉斯提戈门(Andrew Lustigman)表示,对于在广告中指明竞争对手或者直接对比你和对手的产品优劣,并没有相关的法规限制。广告法仅仅是遵循了你会从你母亲那里听到的处事原则:实话实说。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实施举措,则列入具体规条。“这儿是美国。”拉斯提戈门说,“考虑到第一修正案的权利,你该有个真实可靠的商业宣传。”

如果你觉得你在一个竞争对手的广告中受到了不公正的中伤,你可以提起诉讼。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些关于广告的投诉会被上报到商业改进局理事会的全国广告部,那里负责运作对于竞争性广告的自我监管机制。这个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审查全国范围内广告的真实性、精确性,提升公众对于广告可行度的信心。”

拉斯提戈门和大批的初创公司有合作,他表示,他在广告方面看过的最大的失误就是在还没有确认的情况下就对其真实性进行申诉。“我觉得有个被忽视的真切事实是,在你做出判断之前,你得眼见为实。”他说,“如果你正在进行专门方面的申诉,你应该先确定你做过可靠的测试和研究,能用来支持你的索赔要求。”

这又是一个你的妈妈曾经告诉过你的处事原则: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