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发帖3000的人气地方社区数据分享
昨天在微博上说了会和大家分享自己去年收集的100多个日均发帖3000以上的地方社区的数据。在整理数据的时候,我也在想,需要把数据再更新下不,因为毕竟是1年前的数据了。但后来想,1是更新耗费时间,2是保留现在的数据分享出来会更有意义。大家看这些论坛现在的数据,再看他们1年前的数据进行对比,会得到更多的感触和借鉴。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了解到哪些人气地方社区在这1年的时间里进步了,而哪些人气下降了。其中我也发现一些论坛的数据特别离奇,比如我统计的某重庆本地论坛,去年这个时候我统计的注册会员数在20W左右,我昨天再去看的时候就变成113W会员了,这发展速度也太快了。
昨天在微博上也有朋友说,更想知道我是如何收集数据的。其实我用的数据收集的办法很简单,首先看知名导航站的地方社区分类,比如hao123已经收录了大部分优秀的地方社区名单。在导航站里收集得差不多后,再通过地区+论坛等关键词搜索在百度寻找,比如寻找重庆的人气社区,就是搜索重庆论坛,一般都能找到。我觉得收集数据不难,关键是要学会分析数据,分析这些网站中那些数据是有意义的。之前28推的公益培训第2期任务,也就是锻炼学员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因为我一直觉得做好数据分析,对网站推广有非常大的帮助。
说实话,当时做的收集做得并不是特别细,主要就是用了导航站和百度关键词的收集方式,可能也有少部分地方人气社区没收集到。但反过来看,也是这些网站自身的品牌推广和SEO做得差。如果真的做得非常好了,为何关键词没排在百度前面?为何没被hao123这样的知名导航站收录了?如果我收集不到,同理,你的潜在广告主也会有可能找不到贵网站。从而网站失去一些发展合作的机会。
比如重庆IT论坛,重庆涪风论坛,天津百丽吧等人气社区在当时就没收集到,但如果下次再做地方人气数据分享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了。
先直接给大家看我1年前收集的数据名单,并从会员数,发帖数,alexa排名,程序类别,行业信息侧重点等几个纬度去分析这个社区的价值。这些数据的价值,也不用我多说了,很多行业和网站都会涉及和地方社区的合作,有这么一份数据在手,可以少做不少调查工作了。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也是花了我不少时间的。
(文档版提供下载: http://bbs.28tui.com/thread-112623-1-1.html )
其实当时还同时收集了这些网站的联系方式,但个人觉得这有点敏感,所以就不公布出来了。当时收集这些信息,也就是考虑到以后可能会找这些社区谈合作。其中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信息侧重点,我把每个论坛都打开了研究,他们人气最旺的版块是哪些。哪些社区偏交易?哪些偏房产,哪些偏交友。哪些完全就是综合类信息没什么特色。
我想很多行业都有找地方社区合作的需求,比如房产网站,自然希望找个偏房产信息的地方论坛,这样用户针对性更强。做婚恋网站的,自然也就想找偏交友的地方社区合作。总之一个地方社区越有行业特点,就越有价值,广告会更好卖点。
另外给大家看下对上面数据的一些综合分析
1:各省人气社区排行
通过之前的数据分析,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山东五地是人气社区最多的省份。现在业内最知名的5家地方社区也正好出现这5个省份里。分别是浙江19楼社区,江苏化龙巷,安徽合肥论坛,福建厦门小鱼社区,山东烟台论坛。这几家都是每天日发帖5W以上的超人气地方社区。其中浙江的19楼,甚至每天100W的发帖量
通过分析发现,越是有知名地方社区的省份,人气地方社区也就越多。有了一个带头大哥,从而各市都有人出来模仿,养成了一个省的用户都有了上本地社区的习惯。而东三省,云南,贵州,青海等省份,就是缺少了一个带头大哥,从而地方社区气氛不融
2:各省地方社区行业趋向调查
如图:各个城市的行业偏重
通过调查发现“同城交易”“房产家居”是大部分地方论坛所侧重的。然后就是“人才招聘”“婚庆”“购物团购”。说明这些也是地方社区主要运营的行业方向,更加容易做起来。
3:不同类型,不同发帖量的地方社区行业偏重差异明显
分析发现地方媒体旗下的论坛更偏重本地信息讨论,行业话题讨论比较少。发现部分发贴量在1W-3W的地方媒体的本地论坛,交流行业话题的内容都非常的少。比如“华声论坛”“红网论坛”等等。个人分析是因为地方媒体对论坛的重视力度不够,所以未能带动用户关注到行业信息上。
发帖量5000以内的社区内容,大部分也是聊天灌水等综合信息为主,行业板块人气都不佳。说明地方论坛初期,人气还不是特别旺的时候,交流的信息都还局限于本地新闻等综合信息讨论。会去关注行业板块的人比较少,主要还是要看论坛管理员后期的运营能力,如何去引导用户关注到更有商业价值的行业信息上。
发帖量5000以上的非政府地方社区普遍运营得比较好,都有明显的行业趋向。其中“同城交易”“房产家居”“人才招聘”等10多个行业板块都是大部分人气社区都有的版块。但“同城交易”和“房产家居”又是行业板块中人气最旺的。说明地方论坛用户,对这2块的生活需求最高。
4:地方社区论坛程序调查
有91家地方社区使用的是腾讯旗下的产品discuz,有21家地方社区使用的是阿里旗下的产品phpwind,有20家地方社区使用的是其它论坛程序,比如动网的DVBSS,还有自主开发的论坛程序。使用其它程序的多为地方媒体的论坛频道。
如图:各个省份的地方社区程序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发展得比较好的本地地方社区,都是使用disuz和phpwind 这2个主流的论坛程序。说明论坛用户对这种程序的界面风格和功能更能习惯
在使用其它程序的20家本地社区里,除了少数几个本地知名媒体旗下的地方论坛,因为有自身强大资源的支持,人气还行外。使用其它程序的个人组建的地方社区人气都比较一般
如图:人气社区程序使用比例分布
今天的人气地方社区数据分享就到这,可能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不是最新的数据,可能也不是那么的完整。也可能在这1年的时间里,又冒出了更多的人气社区在今天的数据里没提到。但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我准备有时间在这基础上再重新收集一份。到时候新旧2份数据进行比较,会看到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艾瑞EcommercePlus:2011年5月份中国网民网购时间分布规律初探
艾瑞咨询电子商务网站服务评估工具EcommercePlus(以下简称ECPlus)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每日网购高峰出现在上午10点和晚上9点;每周网购主要集中于工作日;月度网购热度则从月初到月末呈下降趋势。艾瑞咨询认为,中国网民网购的时间分布规律明显,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可依照网民网购习惯部署和调整销售策略,以获取最大收益。
每日:网购高峰出现在上午10点和晚上9点
ECPlus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每日网购在上午10点达到最高峰,其订单量占比达10%。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除中午11点外网购热度呈下降趋势,下午6点到晚上9点则再次上升,并在晚上9点达到全日网购的次高峰,此后直线下跌。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中国网民每日网购的时间分布反映了中国主流网购人群及其网购习惯。年轻白领和大中学校学生作为当下国内网购的主力军,在上午10点左右开始进入上网高峰期,电子商务网站的流量也达到高峰,网购热度自然较高。晚上9点各类人群基本都进入睡前休息时段,尤其女性及学生大部分此时也进入休闲状态,网购热度也达到另一高峰。艾瑞咨询建议,国内网商可就网购高峰时段适当进行战术调整,以迎合国内网民的网购需求。
每周:网购主要集中于工作日
ECPlus的数据显示,国内网民网购主要集中于工作日,尤以星期二到星期四为高潮时段。且在星期二达到最高峰,订单量占比达18%。周末网购热度则明显下降。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网民在工作日触网方便,可在工作间隙网上购物。周末则多休息放松,离网人数增加,导致网购热度明显下降。艾瑞咨询建议,国内网商可在工作日尤其周二至周四加大降价让利等促销力度,或可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每月:网购热度从月初至月末呈下降趋势
ECPlus的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每日的订单量占比在2%至4%之间波动,并呈现周期性变化,但月度总体趋势略显下降。另外,月度的订单量走势也印证了周度的订单量变化,即网购用户下单多集中在工作日,尤其周二至周四,周末订单量偏低。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网购热度月度内走势略显下降,或与工薪阶层购物预算松紧程度相关。月度之初,手头较为宽裕,网民购物时顾虑略小;月末之时,预算偏紧,网民购物时更为谨慎。艾瑞咨询建议,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在每月初展开较强的营销攻势,以迎合网民较强的购物需求,收效或更好。
注:数据监测原理
EcommercePlus 是艾瑞基于iUserTracker网络用户行为的连续性研究数据,针对电子商务网站运营效率与用户购买行为追踪的专业分析工具。ECPlus根据消费者进行网购时的自然购物流程构建分析模块,实时监测购物流程上每个节点消费者的行为模式。
有关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状况的更多内容和数据,以及电子商务数据挖掘定制服务,敬请关注艾瑞咨询电商服务评估工具EcommercePlus。
SEO+UEO+SEM+SMO+SSO=ROI!
流程构建血脉,细节决定成败。我感触挺深。大家要知道SEO优化的只是网站的一个点,并不是网站优化的全部。网站优化涉及到UEO,SMO等等一些元素,它是一个整体,所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流程。而这流程的每一个细节决定网站优化是否是一个成功的举措。
现在很多微博都在转播,SEO+UEO才算得上真正的网站优化,这里我想把网站优化这一概念赋予些元素和更多的思想进去,并把焦点放在产品/服务的增值或者说企业ROI投资回报上。
SEO更多注重引擎优化,架构优化,外部优化等带来的流量,UEO侧更多粘住这些流量,让顾客能够快速,精准,友好地得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想要得到的东西。Ueo还包括一点SMO(社会媒体优化),SMO也可以划分成优化的一个大点。UEO如果说粘住流量,那么SMO可以说把这些流量口碑似的分享出去,实现流量增值。这里加上一个元素SSO(sales service optiministic),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销售服务优化。
流量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地方,我们从流量去了解这么一个流程。流量来了,那么需要留住它,然后不断扩大流量,在这期间持续不断创造有价值的流量。网站优化的最终就是取得投入产出的回报。
我举个例,一个游乐场所,从内部设施完备架构和外部的基本宣传功夫做好了,那么很多玩家就给吸引或者自己找上门来了,把游乐场内部游乐设施,功能指示等,温馨提示等给游客,游客了解一些新玩意,有目的,兴趣玩游乐设备。另外给他们一些优惠券,介绍券等等让他们介绍朋友过来后,或者下一次再来会有打折的一些优惠以此一个类似口碑营销来宣传带动回头客和扩展玩客源。在这些流程里面客服服务一定得到位,一定得做好。可能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功夫,很多玩客已经已经进来凑热闹了,我们就应该更好的服务好游客,让游客更好的了解,玩得开心,然后让他们再一次或者介绍一些朋友过来,以这样持续创造价值,产生回报。
网站优化做了90%的东西,最后却只有10%优化决定你的网站优化是否成功,所以别忽略那怕只有10%的工作。这就是销售服务优化,目前大多数的一些b2c商城,企业平台,门户平台,还是团购平台大部分都存在这种问题,因为我发现也的确大多数的企业都有这么一个通病,无法留住客户,无法持续创造价值,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企业对网站优化新概念诠释的理解。
强大的SEO顺口溜,用心体会受用无穷
前几天无意中在网络看到了一篇SEO顺口溜,觉得非常实用,而且很容易记,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浓缩了很多关键点,用心去体会,其实SEO并不难。
准备篇:网络行业千千万,确定主题是关键。空间域名带备案,快速稳定是首选。
建设篇:网站结构要整齐,树形网状是第一。内部链接做到底,平行垂直都考虑。
内容篇:添加内容莫心急,长尾关键要布局。切忌初期就采集,原创才是硬道理。
链接篇:内外结合要并行,链接策略切勿扔。内部做好锚文本,外部别忘谈友情。
登陆篇:万事俱备欠东风,搜索引擎别忘登。分类目录也要整,导航站点稍留心。
标题篇:标题始终最重要,如何撰写有技巧。不长不短刚刚好,核心关键往左靠。
关键词:不要去取堆积论,其实一个足够用。分布合理又均匀,首尾呼应捎带中。
描述篇:围绕标题几句话,浓缩内容是精华。引导用户点击它,潜在流量成倍加。
收录篇:对于收录要淡定,持续平稳去更新。蜘蛛看你是新人,只是考察你耐性。
心态篇:排名起伏属正常,不必哭爹又喊娘。每天都有新气象,时间会让给辉煌。
发展篇:网站走上正轨道,别神气也别骄傲。一步一步往前跑,流量会变成钞票。
结束篇:做站前后三月余,边工作来边学习。虽然感觉有点累,看着流量心欢喜。
附录篇:一个网站三分地,产不产粮看自己。只要用心去管理,神马都不是问题。
仔细读下来,发现每个一个类都可以单独写一篇博文。精华推荐。
以专有词为核心进行SEO,同时以业务词、品牌词、活动词、热点词作补充,加强更新。
CPA CPC CPM CPS CPR CPP CPO PPL PPS CPL CPC PPC 广告类型介绍
CPC (Cost-per-click):以每点击一次计费。
这样的方法加上点击率限制可以加强作弊的难度,而且是宣传网站站点的最优方式。
但是,此类方法就有不少经营广告的网站觉得不公平,比如,虽然浏览者没有点击,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广告,对于这些看到广告却没有点击的流量来说,网站成了白忙活。
有很多网站不愿意做这样的广告,据说,是因为传统媒体从来都没有这样干过。
目前Google Adsense就采用此方式。(多指点击)
CPM(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 每千次印象费用。
广告条每显示1000次(印象)的费用。
网上广告收费最科学的办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广告来收费。
按访问人次收费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的惯例。
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
传统媒介多采用这种计价方式。
在网上广告,CPM取决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注视一个广告的次数。
比如说一个广告横幅的单价是1元/CPM的话,意味着每一千个人次看到这个Banner的话就收1元,如此类推,10,000人次访问的主页就是10元。
至于每CPM的收费究竟是多少,要根据以主页的热门程度(即浏览人数)划分价格等级,采取固定费率。
国际惯例是每CPM收费从5美元至200美元不等。
CPA (Cost-per-Action) :即根据每个访问者对网络广告所采取的行动收费的定价模式。
CPA计价方式是指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定单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放量。
CPA的计价方式对于网站而言有一定的风险,但若广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计价方式要大得多。
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只有当网络用户点击旗帜广告,链接广告主网页后,才按点击次数付给广告站点费用。(多指注册广告)
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
即根据每个订单/每次交易来收费的方式。用户每成功达成一笔交易,网站主可获得佣金。
CPR(Cost Per Response):每回应成本
以浏览者的每一个回应计费。
这种广告计费充分体现了网络广告“及时反应、直接互动、准确记录”的特点,但是,这个显然是属于辅助销售的广告模式,对于那些实际只要亮出名字就已经有一半满足的品牌广告要求,大概所有的网站都会给予拒绝,因为得到广告费的机会比CPC还要渺茫。
CPP(Cost Per Purchase):每购买成本
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只有在网络用户点击旗帜广告并进行在线交易后,才按销售笔数付给广告站点费用。
无论是CPA还是CPP,广告主都要求发生目标消费者的“点击”,甚至进一步形成购买,才予付费:CPM则只要求发生“目击”(或称“展露”、“印象”),就产生广告付费。
CPO (Cost-per-Order) :也称为Cost-per-Transaction,即根据每个订单/每次交易来收费的方式。
PPL(Pay-per-Lead):根据每次通过网络广告产生的引导付费的定价模式。
例如,广告客户为访问者点击广告完成了在线表单而向广告服务商付费。
这种模式常用于网络会员制营销模式中为联盟网站制定的佣金模式。
PPS(Pay-per-Sale):根据网络广告所产生的直接销售数量而付费的一种定价模式 。
CPL(Cost Per Leads):以搜集潜在客户名单多少来收费; 即每次通过特定链接,注册成功后付费的一个常见广告模式。
这是我们通常称谓的引导注册,比如“亚洲交友”
其中CPC和PPC的区别是:
cpc是针对广告发布者也是publisher而言的一种产生收入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访客的每次点击来产生收入
PPC是针对广告主而言的一种付费方式,也就是通过访客的每次点击来付费